生态、空间景观、防灾、美育等功能分区。城市公园的传统功能主要就是在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要,提供休息、游览、锻炼、交往,以及举办各种集体文化活动的场所。
主要功能分区有:主入口、次入口、小型植物园、休息游览区、体育健身、茶水空间、戏水空间、停车场、管理区等。空间布局采取由静到动再到静的布局方式。各景观位置及园中绿化均考虑了各路口的对景需要,在具体设计中还考虑到了漏景、借景、远景、框景等设计手法。该设计满足人亲近自然、融入自然的需求。
安全。滨水区设计需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,适度的安全距离、安全坡度,竖向设计需要保证人们既能享受到滨水的乐趣,又需要保证老人、儿童的安全。2)亲水。设置多个高程的空间,提供亲水、近水、观水的空间,保证视线通透。3)生态。尽量采用软质驳岸结合硬质驳岸的手法,设计湿地植物景观,提升环境生态品质。
深圳湾滨海休息带的景观规划,注重生态与休闲体验,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优质的海滨休闲空间。上杭县城区汀江两岸景观规划,旨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滨水风光,提升城市形象。从潍坊市白浪河到中山市石岐河,滨水区域的景观规划都在积极推动城市与水系的互动与提升。
滨水区域的景观规划,以其独特的魅力,被誉为规划与景观设计领域的瑰宝。水的存在赋予了这些区域无尽的生命力,使其成为设计师们争相展现才华的舞台。作为设计中的关键环节,滨水区域的规划设计和景观设计都力求达到极致的精细与艺术性。
很多城市的滨水区往往面临潮水、洪水的威胁,设有防洪堤、防洪墙等防洪公共设施。这些设施可采用不同高度临水台地的做法。芝加哥湖滨的断面示意,按淹没周期,分别设置了无建筑的低台地,允许临时建筑的中间台地和建有永久性建筑的高台地三个层次,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。
景观设计应考虑五个维度,即注重立体设计,平面与空间不同层面的景观效果,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和搭配,以及地面景观和屋顶景观的设计。 考虑防灾和防洪要求 在竖向设计中,应根据不同的防洪要求来规划不同景观,并选择与环境相适应的植物种类。
生态导向的植物配置 选择挺水、浮水、漂浮和沉水植物,如旱伞草、美人蕉和石菖蒲,它们不仅有助于控制水土流失,还能促进生态修复和美化景观。岸际陆生植物,如柳叶马鞭草和中国石竹,需具备一定的耐水湿能力。
河流两岸条带状的水生植物景观要求所用植物材料高低错落,疏密有致,体现节奏与韵律,切忌所有植物处于同一水平线上。
河道护岸形式 在设计城市滨水景观的普通护岸时,要使其外表朴实自然,这样能很好的和周围环境相融合。在构思护岸的平面形状时,要将舒缓怡人作为出发点,避免小尺寸和小圆弧式的变化,以免破坏河川的美观;也不要为了追求视觉的变化而在护岸平面形状中使用不必要的曲线。
保持河道景观生态的完整性。河流是维持区域生态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,被称为绿色生命带,具有保持生态、防洪排涝、美化环境、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,甚至大型的河流还可以起到供应水源和水路运输的作用。